103 KiB
月兔直流变频内机|基础与五大模式深度测试(标准单元格式)
适用对象:家用直流变频内机(本仓手册所述机型) 手册依据:
基础配置/基本功能概述.md
、基础配置/显示灯板功能.md
、基础配置/温度传感器阻值表.md
、风速表.md
、运行模式/自动模式.md
、送风模式.md
、制冷模式.md
、除湿模式.md
、制热模式.md
、温度补偿.md
、功能特性/*
、特殊功能/*
、检测与维护/*
[!note] 重要说明 温度传递机制:本系统室内温度(Tr)和管温度(Te)均通过可变阻值进行传递,并非使用传统温度传感器。测试过程中通过调节阻值来模拟不同温度环境,阻值变化直接反映温度变化。
[!info] 使用方式
- 本清单按"基础通用"与"5大模式(分场景)"组织,每个测试用例采用标准单元格式
- 仅采用手册明确内容,不引入未说明指标;遇到机型差异时以手册条目为准
- 每个测试用例后标注
📖 [手册链接]
方便快速查询具体段落内容- 部分功能测试时间较长,可使用缩时功能加速测试(详见各测试用例说明)
记号约定(用于过程断言)
- T0:本用例的起始时间点(注明操作瞬时)
- [Ta, Tb]:闭区间的时间窗口(秒/分钟)
- ΔT(制冷)= Tr − Ts;ΔT(制热)= ST − RT,制热补偿 ST = Ts + 4℃
- 重要说明:ST为实际控制温度,RT为室内实际温度,所有制热模式的风速控制都基于补偿后的ST进行计算
- 屏显"双8闪烁"= 数码管交替闪烁设定温度;"半亮"= 睡眠半亮定义
缩时功能使用说明
[!tip] 缩时功能启用方法
- 启用方式:使用测试遥控器51-001自检后,内机启用缩时功能
- 缩时倍数:
- 定时、睡眠功能:缩时60倍(如8小时→8分钟)
- 其他功能:缩时10倍(如4分钟→24秒)
- 退出方式:内机板断电后恢复正常时速
执行顺序(建议)
- 0 基础通用 → 1 自动模式 → 2 送风模式 → 3 制冷模式 → 4 除湿模式 → 5 制热模式
- 6 功能特性 → 7 故障与保护 → 8 过程与鲁棒性 → 9 跟随控制一致性
0. 基础通用
0.1 开关机与蜂鸣/屏显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开关机蜂鸣与屏显控制 ✅ 2025-08-20
- 测试目的:验证开机/关机蜂鸣声和屏显行为符合手册要求 ✅ 2025-08-20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上电,可进行开关机操作 ✅ 2025-08-20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 ✅ 2025-08-20
- Tr(室内温度):25℃
- Te(室外温度):30℃
- Ts(设定温度):26℃
- 对应阻值:
- Tr阻值:10.00 kΩ(25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s阻值:9.56 kΩ(26℃中心阻值)
- 模式:制冷/送风/制热分别验证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系统上电后,使用遥控器按"开机"键,观察蜂鸣声 ✅ 2025-08-20
- 步骤2:观察开机蜂鸣声:确认100ms on/300ms off的时序 ✅ 2025-08-20
- 步骤3:系统运行制冷模式,使用遥控器按"关机"键 ✅ 2025-08-20
- 步骤4:观察关机蜂鸣声:确认200ms长鸣 ✅ 2025-08-20
- 步骤5:制冷模式下按"关机"键,观察屏显熄灭时间(应≤100ms) ✅ 2025-08-20
- 步骤6:关机状态下,断开室内温度阻值连接线,观察显示屏是否显示故障码 ✅ 2025-08-20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开机发出正常鸣叫(100ms on/300ms off) ✅ 2025-08-20
- 结果2:关机发出长鸣(200ms) ✅ 2025-08-20
- 结果3:制冷模式关机立即熄屏 ✅ 2025-08-20
- 结果4:关机状态不显示故障码 ✅ 2025-08-20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观察蜂鸣声、观察显示状态 ✅ 2025-08-20
- 判断标准:蜂鸣声时长和屏显行为完全符合手册描述 ✅ 2025-08-20
6. 相关文档
📖 基础配置/基本功能概述#5、蜂鸣器 基础配置/基本功能概述#4、显示灯板(YTX35G) 运行模式/制冷模式#功能特性
0.2 遥控/温设/风门记忆与范围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遥控器接收距离角度、温度设定范围、风门角度控制 ✅ 2025-08-20
- 测试目的:验证遥控器接收能力、温度设定范围、风门角度记忆功能 ✅ 2025-08-20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遥控器功能正常 ✅ 2025-08-20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 ✅ 2025-08-20
- Tr(室内温度):25℃
- Te(室外温度):30℃
- Ts(设定温度):16℃~31℃范围测试
- 对应阻值:
- Tr阻值:10.00 kΩ(25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s阻值范围:15.23 kΩ(16℃)~7.65 kΩ(31℃)
- 风门角度:上下55°~112°、左右22°~92°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在8米距离处使用遥控器发送指令,在±60°角度范围内测试接收灵敏度 ✅ 2025-08-20
- 步骤2:使用遥控器温度"+"键调节至31℃,再使用"-"键调节至16℃,记录可调节范围 ✅ 2025-08-20
- [?] 步骤3:系统断电后重新上电,观察导风板位置,确认全关150°(风摆电机罢工,无法转动)
- [?] 步骤4:设置左右摆风,观察最大摆幅114°,回摆至57°位置(风摆电机罢工,无法转动)
- [?] 步骤5:运行中按关机键,观察导风板多关10°后的最终位置(风摆电机罢工,无法转动)
- [?] 步骤6:设置角度1-5固定角,关机后重新开机,观察是否记忆该角度(风摆电机罢工,无法转动)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遥控器接收距离≥8米、角度≥60° ✅ 2025-08-20
- 结果2:温度设定范围16~31℃有效 ✅ 2025-08-20
- [?] 结果3:上电复位导风板全关150°(风摆电机罢工,无法测试)
- [?] 结果4:左右114°回摆57°功能正常(风摆电机罢工,无法测试)
- [?] 结果5:关机多关10°功能正常(风摆电机罢工,无法测试)
- [?] 结果6:角度1-5固定角不记忆(风摆电机罢工,无法测试)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测距/量角、观察记录、角度观察 ✅ 2025-08-20
- [?] 判断标准:风摆电机罢工,风摆相关功能无法测试验证
6. 相关文档
📖 基础配置/基本功能概述#3、遥控器 基础配置/基本功能概述#2、风门位置 基础配置/基本功能概述#技术规格
[!warning] 重要问题 风摆电机罢工:当前测试中发现风摆电机完全无法转动,导致所有风摆相关功能无法测试验证。此问题已记录在测试报告中,需要优先解决。
0.3 屏显功能与优先级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屏显控制与品牌差异管理 ✅ 2025-08-20
- 测试目的:验证不同品牌遥控器的屏显控制差异和优先级规则 ✅ 2025-08-20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具备不同品牌遥控器 ✅ 2025-08-20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 ✅ 2025-08-20
- Tr(室内温度):25℃
- Te(室外温度):30℃
- Ts(设定温度):26℃
- 对应阻值:
- Tr阻值:10.00 kΩ(25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s阻值:9.56 kΩ(26℃中心阻值)
- 品牌:标准/月兔、康佳/澳柯玛分别测试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使用遥控器按"屏显"键,观察屏显熄灭时间(应≤100ms) ✅ 2025-08-20
- 步骤2:标准/月兔遥控器:屏显关状态下按温度"+"键,观察屏显是否立即亮起并保持 ✅ 2025-08-20
- [>] 步骤3:康佳/澳柯玛遥控器:屏显关状态下按温度"+"键,观察亮屏5秒后自动熄屏(暂无对应设备)
- 步骤4:断开室内温度阻值连接,观察故障代码E4显示,屏显是否优先显示故障 ✅ 2025-08-20
- 步骤5:重新连接传感器,观察故障清除后屏显是否恢复品牌差异控制 ✅ 2025-08-20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屏显关立即熄屏 ✅ 2025-08-20
- 结果2:标准/月兔:设定变更退出屏显关 ✅ 2025-08-20
- [>] 结果3:康佳/澳柯玛:设定变更亮屏5s后熄屏(暂无对应设备)
- 结果4:故障显示具有最高优先级 ✅ 2025-08-20
- 结果5:故障清除后恢复品牌差异控制 ✅ 2025-08-20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观察记录、品牌遥控器对比 ✅ 2025-08-20
- 判断标准:按品牌差异与优先级规则执行 ✅ 2025-08-20
6. 相关文档
📖 功能特性/屏显功能#遥控器控制 功能特性/屏显功能#优先级管理
1. 自动模式(20s判定+稳态保持)
依据:
运行模式/自动模式.md
1.1 进入判定过程(过程断言)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自动模式20秒判定过程 ✅ 2025-08-20
- 测试目的:验证进入自动模式前20s进行判定,双8闪烁设定温度,风速=低风 ✅ 2025-08-20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自动模式 ✅ 2025-08-20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 ✅ 2025-08-20
- Tr(室内温度):按1.2当前场景值
- Te(室外温度):30℃
- Ts(设定温度):26℃
- 对应阻值: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s阻值:9.56 kΩ(26℃中心阻值)
- Tr阻值:根据1.2场景值查询温度传感器阻值表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系统待机状态下,使用遥控器按"自动"键,记录T0时刻 ✅ 2025-08-20
- 步骤2:在[T0, T0+20s]期间,观察屏显"双8闪烁"现象,观察内风机转速确认低风档 (约 20.032s) ✅ 2025-08-20
- 步骤3:在T0+20s±1s时刻,观察屏显是否停止闪烁并固定显示设定温度,记录最终选择的运行模式 ✅ 2025-08-20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在[T0, T0+20s]内,风速恒为低风;双8持续闪烁;不得出现其他模式切换 ✅ 2025-08-20
- 结果2:在T0+20s±1s内完成定模式,屏显固定;随后模式保持不变(见1.3) ✅ 2025-08-20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观察记录、时间记录、风速观察 ✅ 2025-08-20
- 判断标准:严格时序控制,20s内行为完全符合预期 ✅ 2025-08-20
6. 相关文档
📖 运行模式/自动模式#模式选择判定 运行模式/自动模式#基本功能
1.2 具体数值场景(进入自动)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自动模式具体温度场景测试 ✅ 2025-08-20
- 测试目的:验证三个温度区间的具体数值场景 ✅ 2025-08-20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自动模式 ✅ 2025-08-20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 ✅ 2025-08-20
- 场景A:Tr=28℃,Te=30℃,Ts=26℃
- 场景B:Tr=23℃,Te=30℃,Ts=26℃
- 场景C:Tr=18℃,Te=30℃,Ts=26℃
- 场景D:Tr=18℃,Te=30℃,Ts=26℃(单冷机)
- 对应阻值: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s阻值:9.56 kΩ(26℃中心阻值)
- Tr阻值:
- 场景A:8.73 kΩ(28℃中心阻值)
- 场景B:10.47 kΩ(23℃中心阻值)
- 场景C:13.85 kΩ(18℃中心阻值)
- 场景D:13.85 kΩ(18℃中心阻值)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场景A:系统待机,使用温箱调节室内温度阻值至28℃对应阻值8.73kΩ,使用遥控器按"自动"键,观察20s后最终进入"制冷"模式 ✅ 2025-08-20
- 步骤2:场景B:系统待机,使用温箱调节室内温度阻值至23℃对应阻值10.47kΩ,使用遥控器按"自动"键,观察20s后最终进入"送风"模式 ✅ 2025-08-20
- 步骤3:场景C:系统待机,使用温箱调节室内温度阻值至18℃对应阻值13.85kΩ,使用遥控器按"自动"键,观察20s后最终进入"制热"模式 ✅ 2025-08-20
- [>] 步骤4:场景D:单冷机型,系统待机,使用温箱调节室内温度阻值至18℃对应阻值13.85kΩ,使用遥控器按"自动"键,观察20s后最终进入"送风"模式 (暂无设备)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Tr=28℃应进入制冷模式 ✅ 2025-08-20
- 结果2:Tr=23℃应进入送风模式 ✅ 2025-08-20
- 结果3:Tr=18℃应进入制热模式 ✅ 2025-08-20
- [>] 结果4:单冷机Tr=18℃应进入送风模式 (暂无设备)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温控调节、观察记录 ✅ 2025-08-20
- 判断标准:20s后模式选择完全正确 ✅ 2025-08-20
6. 相关文档
1.3 稳态保持与重判定(过程断言)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自动模式稳态保持与重判定 ✅ 2025-08-20
- 测试目的:验证模式选定后不随Tr变化自动切换;关机或模式切换后重判 ✅ 2025-08-20
- 前置条件:完成1.2定模式为X ✅ 2025-08-20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 ✅ 2025-08-20
- 先按1.2任一场景选定模式
- 随后将Tr跨越其他阈值侧
- Te=30℃,Ts=26℃
- 对应阻值: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s阻值:9.56 kΩ(26℃中心阻值)
- Tr阻值:根据跨越阈值变化查询温度传感器阻值表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按1.2完成模式判定为X模式,记录T1时刻 ✅ 2025-08-20
- 步骤2:在[T1, T1+5min]期间,使用温箱调节室内温度阻值至跨越其他阈值区间,观察阻值变化,监控模式是否保持为X ✅ 2025-08-20
- 步骤3:在T2时刻,使用遥控器按"关机"键,然后再次按"自动"键,观察是否重新执行20s判定过程 ✅ 2025-08-20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在[T1, T1+5min]内,模式不变;仅风速/设温可跟随 ✅ 2025-08-20
- 结果2:重新进入自动后,必然执行20s判定并按1.2阈值选择新模式 ✅ 2025-08-20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温控调节、观察记录、模式观察 ✅ 2025-08-20
- 判断标准:稳态保持和重判定完全正确 ✅ 2025-08-20
6. 相关文档
📖 运行模式/自动模式#功能特性 运行模式/自动模式#基本功能
1.5 上电/待机/切换的重新进入路径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自动模式不同进入路径测试 ✅ 2025-08-20
- 测试目的:验证上电后、待机后、他模切换后的重新进入路径 ✅ 2025-08-20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自动模式 ✅ 2025-08-20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 ✅ 2025-08-20
- Tr按1.2场景设置
- Te=30℃
- Ts=26℃
- 对应阻值: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s阻值:9.56 kΩ(26℃中心阻值)
- Tr阻值:根据1.2场景值查询温度传感器阻值表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系统断电后重新上电,使用遥控器按"自动"键,观察20s判定过程(双8闪烁、低风) ✅ 2025-08-20
- 步骤2:系统运行中按"关机"键进入待机,然后按"自动"键,观察20s判定过程 ✅ 2025-08-20
- 步骤3:从制冷模式切换到自动模式,观察是否重新执行20s判定过程,之前选定的模式不保留 ✅ 2025-08-20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上电后首次进入执行20s判定 ✅ 2025-08-20
- 结果2:待机后进入执行20s判定 ✅ 2025-08-20
- 结果3:他模切换后执行20s判定,之前选定不保留 ✅ 2025-08-20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上电测试、模式切换、观察记录 ✅ 2025-08-20
- 判断标准:所有进入路径都执行20s判定 ✅ 2025-08-20
6. 相关文档
1.4 对应错误码/故障行为检查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自动模式故障处理测试 ✅ 2025-08-20
- 测试目的:验证室温Tr故障时的处理行为 ✅ 2025-08-20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自动模式 ✅ 2025-08-20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 ✅ 2025-08-20
- 进入前注入Tr=故障(开/短),Te=30℃,Ts=26℃
- 期望外机Tr'=29℃、中风
- 已判定后再注入Tr故障按所选模式条目核对
- 对应阻值: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s阻值:9.56 kΩ(26℃中心阻值)
- Tr故障时外机Tr'=29℃对应阻值:8.35 kΩ(29℃中心阻值)
3. 测试步骤
- [?] 步骤1:进入自动模式前,断开室内温度阻值连接线,使用遥控器按"自动"键,观察20s后是否选择制冷模式,用参数查询确认外机Tr=29°C,观察内风机中风档
- [?] 步骤2:已进入某模式后,断开室内温度阻值连接线,观察故障处理行为,用参数查询确认替代温度值 ✅ 2025-08-20
4. 预期结果
- [?] 结果1:进入前Tr故障:20s后判定运行制冷模式,向外机发送Tr=29°C,内风机强制中风
- [?] 结果2:已判定模式后出现Tr故障:按相应运行模式的故障处理
- 结果3:面板显示故障代码(如E4) ✅ 2025-08-20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传感器断/短模拟、参数查询读取、行为观察验证 ✅ 2025-08-20
- 判断标准:故障处理完全符合手册描述 ✅ 2025-08-20
6. 相关文档
📖 运行模式/自动模式#故障处理 检测与维护/故障处理#电控故障运行
2. 送风模式(供电/自动风/切换延时)
依据:
运行模式/送风模式.md
2.0 屏显要求(送风)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送风模式屏显控制
- 测试目的:验证送风模式下显示内容跟随遥控器设定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送风模式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Tr(室内温度):25℃
- Te(室外温度):30℃
- Ts(设定温度):26℃
- 对应阻值:
- Tr阻值:10.00 kΩ(25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s阻值:9.56 kΩ(26℃中心阻值)
- 模式:送风
- 不触发查询/自检/故障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使用遥控器按"送风"键进入送风模式
- 步骤2:观察屏显状态,确认显示内容(室温、设定温度、风速等)
- 步骤3:在测试过程中避免触发查询/自检/故障场景,保持送风模式稳定运行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显示内容跟随遥控器设定(室温、设定温度、风速等)
- 结果2:无其他模式/功能/代码显示切换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屏摄记录
- 判断标准:屏显完全符合预期
6. 相关文档
📖 运行模式/送风模式#基本设置 运行模式/送风模式#运行控制
2.1 外机供电与通讯判断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送风模式外机供电与通讯控制
- 测试目的:验证送风模式室外机不供电,不判断内外通讯故障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送风模式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Tr(室内温度):25℃
- Te(室外温度):30℃
- Ts(设定温度):26℃
- 对应阻值:
- Tr阻值:10.00 kΩ(25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s阻值:9.56 kΩ(26℃中心阻值)
- 模式:送风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使用遥控器按"送风"键切换到送风模式
- 步骤2:观察外机供电电流,确认压缩机不启动
- 步骤3:断开外机通讯连接线,观察是否出现E6故障代码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外机不供电(不启动压缩机)
- 结果2:不报内外通讯故障
- 结果3:保持5分钟后室外机断电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钳表/电表测量、屏摄记录
- 判断标准:外机供电和通讯故障判断完全符合预期
6. 相关文档
📖 运行模式/送风模式#基本设置 运行模式/送风模式#故障响应机制
2.2 自动风阈值(过程断言)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送风模式自动风速控制
- 测试目的:验证Tr>27高风;24~27中风;≤24低风的阈值控制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送风模式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Tr(室内温度):按测试步骤变化
- Te(室外温度):30℃
- Ts(设定温度):26℃
- 对应阻值: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s阻值:9.56 kΩ(26℃中心阻值)
- Tr阻值:根据测试步骤变化查询温度传感器阻值表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T0时刻,使用温箱调节室内温度阻值至28℃对应阻值8.73kΩ,观察内风机转速确认高风档,记录T0时刻
- 步骤2:T1时刻,使用温箱调节室内温度阻值至25℃对应阻值10.00kΩ,在[T1, T1+3分钟]后观察内风机转速确认切换至中风档
- 步骤3:T2时刻,使用温箱调节室内温度阻值至23℃对应阻值10.47kΩ,在[T2, T2+3分钟]后观察内风机转速确认切换至低风档
- 步骤4:跨级校验:从高风直接调节至低风温度,观察必须经过中风档且运行≥3分钟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任一相邻切换发生时间≥3分钟
- 结果2:跨级切换出现"中风"并运行≥3分钟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温箱/NTC调节、计时器测量
- 判断标准:风速切换时序完全符合预期
6. 相关文档
📖 运行模式/送风模式#自动风速控制 运行模式/送风模式#基本设置
2.2.a 具体数值场景(送风自动风)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送风模式具体风速场景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具体温度数值下的风速切换场景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送风模式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场景A:Tr=28℃→25℃→23℃,Te=30℃,Ts=26℃
- 场景B:Tr=28℃→23℃(跨级),Te=30℃,Ts=26℃
- 对应阻值: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s阻值:9.56 kΩ(26℃中心阻值)
- Tr阻值:
- 场景A:8.73 kΩ(28℃)→10.00 kΩ(25℃)→10.47 kΩ(23℃)
- 场景B:8.73 kΩ(28℃)→10.47 kΩ(23℃)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场景A:使用温箱调节室内温度阻值至28℃对应阻值8.73kΩ,观察高风档;调节至25℃对应阻值10.00kΩ保持≥3分钟,观察切换至中风档;调节至23℃对应阻值10.47kΩ保持≥3分钟,观察切换至低风档
- 步骤2:场景B(跨级):从28℃高风档直接调节至23℃,观察不允许直接"高→低",必须经过中风档且运行≥3分钟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场景A风速切换完全符合预期
- 结果2:场景B跨级切换必须经过中风且≥3min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温控调节、计时器、风速观察
- 判断标准:所有场景风速切换完全正确
6. 相关文档
2.3 模式切换5分钟断电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送风模式切换延时断电
- 测试目的:验证模式切换保持5分钟后室外机断电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送风模式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Tr(室内温度):25℃
- Te(室外温度):30℃
- Ts(设定温度):26℃
- 对应阻值:
- Tr阻值:10.00 kΩ(25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s阻值:9.56 kΩ(26℃中心阻值)
- 送风↔其他模式互切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从送风模式使用遥控器切换到制冷模式
- 步骤2:观察5分钟
- 步骤3:观察外机供电电流,确认5分钟后断电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5分钟后断电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钳表测量、计时器
- 判断标准:5分钟后外机断电
6. 相关文档
📖 运行模式/送风模式#模式切换 运行模式/送风模式#风门控制
2.4 对应错误码/故障行为检查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送风模式故障响应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送风模式"不判断内外通讯故障"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送风模式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Tr(室内温度):25℃
- Te(室外温度):30℃
- Ts(设定温度):26℃
- 对应阻值:
- Tr阻值:10.00 kΩ(25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s阻值:9.56 kΩ(26℃中心阻值)
- 断开外机通讯≥2min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送风模式下,断开外机通讯连接线
- 步骤2:或使用通讯模拟器模拟外机不回应≥2分钟
- 步骤3:观察显示屏,观察是否出现E6故障代码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不报内外通讯故障(不出现E6)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屏摄记录、计时器
- 判断标准:不出现E6故障代码
6. 相关文档
📖 运行模式/送风模式#故障响应机制 运行模式/送风模式#特殊处理
3. 制冷模式(自动风+防霉+急速制冷+关机熄屏)
依据:
运行模式/制冷模式.md
3.1 自动风切换与延时(ΔT=Tr−Ts,过程断言)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制冷模式自动风速控制
- 测试目的:验证高→中(ΔT<2)、中→低(ΔT<0)、低→中(ΔT≥2)、中→高(ΔT≥4)的阈值控制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制冷模式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Ts(设定温度):26℃固定
- 通过设置Tr改变ΔT
- Te(室外温度):30℃
- 对应阻值:
- Ts阻值:9.56 kΩ(26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r阻值:根据ΔT变化查询温度传感器阻值表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T0时刻,使用温箱调节室内温度阻值至31℃对应阻值7.65kΩ(ΔT=5),观察内风机转速确认高风档,记录T0时刻
- 步骤2:T1时刻,使用温箱调节室内温度阻值至27℃对应阻值9.14kΩ(ΔT=1),在[T1, T1+3分钟]后观察内风机转速确认切换至中风档
- 步骤3:T2时刻,使用温箱调节室内温度阻值至25℃对应阻值10.00kΩ(ΔT=-1),在[T2, T2+3分钟]后观察内风机转速确认切换至低风档
- 步骤4:T3时刻,使用温箱调节室内温度阻值至28℃对应阻值8.73kΩ(ΔT=2),在[T3, T3+3分钟]后观察内风机转速确认切换至中风档
- 步骤5:T4时刻,使用温箱调节室内温度阻值至30℃对应阻值7.99kΩ(ΔT=4),在[T4, T4+3分钟]后观察内风机转速确认切换至高风档
- 步骤6:跨级校验:从低风档直接调节至高风档温度,观察必须经过中风档且运行≥3分钟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每次切换时间≥3分钟
- 结果2:跨级包含中间态且达时长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温箱/设定温度调节、计时器测量
- 判断标准:风速切换时序完全符合预期
6. 相关文档
📖 运行模式/制冷模式#自动风速控制规则 运行模式/制冷模式#功能特性
3.1.a 具体数值场景(制冷自动风)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制冷模式具体风速场景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设定温度Ts=26℃下的具体风速切换场景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制冷模式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设定温度Ts=26℃
- Te(室外温度):30℃
- 对应阻值:
- Ts阻值:9.56 kΩ(26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r阻值:根据测试步骤变化查询温度传感器阻值表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使用温箱调节室内温度阻值至31℃对应阻值7.65kΩ(ΔT=5),观察高风档
- 步骤2:调节至27℃对应阻值9.14kΩ(ΔT=1)保持≥3分钟,观察切换至中风档
- 步骤3:调节至25℃对应阻值10.00kΩ(ΔT=-1)保持≥3分钟,观察切换至低风档
- 步骤4:调节至28℃对应阻值8.73kΩ(ΔT=2)保持≥3分钟,观察切换至中风档
- 步骤5:调节至30℃对应阻值7.99kΩ(ΔT=4)保持≥3分钟,观察切换至高风档
- 步骤6:跨级校验:从低风档直接调节至高风档温度,观察必须经过中风档且运行≥3分钟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所有风速切换完全符合预期
- 结果2:跨级切换必须经过中风且≥3min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温控调节、计时器、风速观察
- 判断标准:所有场景风速切换完全正确
6. 相关文档
3.2 干燥防霉(关机触发)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制冷模式干燥防霉功能
- 测试目的:验证关机后内风机低风继续吹约1分钟,康佳机型不论开关均吹低风30秒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制冷模式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Tr(室内温度):27℃
- Te(室外温度):30℃
- Ts(设定温度):26℃
- 对应阻值:
- Tr阻值:9.14 kΩ(27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s阻值:9.56 kΩ(26℃中心阻值)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标准/月兔机型:制冷运行中按"关机"键,观察内风机低风运行时间约1分钟
- 步骤2:康佳机型:制冷运行中按"关机"键,观察内风机低风运行时间约30秒
- 步骤3:观察风摆收合过程,确认防霉结束后风摆完全关闭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与机型描述一致
- 结果2:结束后风摆关闭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计时器、屏摄记录
- 判断标准:防霉时序完全符合手册描述
6. 相关文档
📖 运行模式/制冷模式#干燥防霉功能 运行模式/制冷模式#功能特性
3.2.a 具体数值场景(防霉时序)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制冷模式防霉时序具体场景
- 测试目的:验证标准/月兔和康佳机型的防霉时序差异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制冷模式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标准/月兔机型:Tr=27℃,Te=30℃,Ts=26℃
- 康佳机型:Tr=27℃,Te=30℃,Ts=26℃
- 对应阻值:
- Tr阻值:9.14 kΩ(27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s阻值:9.56 kΩ(26℃中心阻值)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标准/月兔机型:制冷运行中按"关机"键,观察内风机低风运行时间约1分钟,观察风摆关闭过程
- 步骤2:康佳机型:制冷运行中按"关机"键,观察内风机低风运行时间约30秒,观察风摆关闭过程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标准/月兔机型防霉约1分钟
- 结果2:康佳机型防霉约30秒
- 结果3:结束后风摆关闭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计时器、屏摄记录、机型对比
- 判断标准:防霉时序完全符合机型差异
6. 相关文档
📖 运行模式/制冷模式#机型差异 运行模式/制冷模式#防霉时序
3.3 急速制冷阶段(过程断言)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制冷模式急速制冷阶段控制
- 测试目的:验证ΔT>3进入,20min或ΔT≤3退出,同一运行周期不再进入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制冷模式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Ts(设定温度):26℃
- Te(室外温度):30℃
- 对应阻值:
- Ts阻值:9.56 kΩ(26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r阻值:根据测试步骤变化查询温度传感器阻值表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T0时刻,从待机状态使用遥控器按"制冷"键,使用温箱调节室内温度阻值至31℃对应阻值7.65kΩ(ΔT=5),观察风门角度确认为角度3,记录T0时刻
- 步骤2:两种退出方式:
- 时间退出:在[T0, T0+20分钟]内保持ΔT>3,到T0+20分钟观察风门角度确认退出急速
- 温差退出:在某时刻T1使用温箱调节室内温度阻值至29℃对应阻值8.35kΩ(ΔT=3),在T1时刻观察风门角度确认退出急速
- 步骤3:T2时刻,同一运行周期内再次调节ΔT>3,观察风门角度确认不再进入急速
- 步骤4:退出瞬间/后,观察风门角度确认回到记忆/初始角度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进入判据、退出判据、复入禁止、风门回位均成立
- 结果2:风门角度=角度3用于急速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温控调节、观察记录
- 判断标准:急速制冷控制完全符合预期
6. 相关文档
📖 运行模式/制冷模式#急速制冷阶段 运行模式/制冷模式#风门角度控制
3.3.a 具体数值场景(急速制冷)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制冷模式急速制冷具体场景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急速制冷的进入、退出和复入禁止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制冷模式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场景A:Ts=26℃,Tr=31℃(ΔT=5>3),Te=30℃
- 场景B:Ts=26℃,Tr=28℃(ΔT=2≤3),Te=30℃
- 场景C:急速阶段退出后,Te=30℃
- 对应阻值:
- Ts阻值:9.56 kΩ(26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r阻值:
- 场景A:7.65 kΩ(31℃中心阻值)
- 场景B:8.73 kΩ(28℃中心阻值)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场景A:待机状态使用遥控器按"制冷"键,使用温箱调节室内温度阻值至31℃对应阻值7.65kΩ(ΔT=5>3),观察风门角度确认进入急速制冷,观察20分钟或调节至29℃对应阻值8.35kΩ(ΔT=3)时退出,退出后本轮不再进入
- 步骤2:场景B:待机状态使用遥控器按"制冷"键,使用温箱调节室内温度阻值至28℃对应阻值8.73kΩ(ΔT=2≤3),观察风门角度确认不进入急速制冷
- 步骤3:场景C:急速阶段退出后(无论因时间或ΔT),同一运行周期内调节ΔT>3℃,观察风门角度确认不再进入急速制冷,风门回到记忆/初始角度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场景A进入急速制冷,按条件退出,本轮不再进入
- 结果2:场景B不进入急速制冷
- 结果3:场景C退出后不再进入,风门回位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温控调节、观察记录
- 判断标准:所有场景急速制冷控制完全正确
6. 相关文档
3.4 关机立即熄屏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制冷模式关机屏显控制
- 测试目的:验证制冷模式关机立即关闭所有显示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制冷模式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运行于制冷模式
- Tr(室内温度):27℃
- Te(室外温度):30℃
- Ts(设定温度):26℃
- 对应阻值:
- Tr阻值:9.14 kΩ(27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s阻值:9.56 kΩ(26℃中心阻值)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制冷模式运行中,使用遥控器按"关机"键
- 步骤2:观察屏显熄灭时间(应≤100ms)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立即熄屏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屏摄记录、时间戳
- 判断标准:关机立即熄屏
6. 相关文档
📖 运行模式/制冷模式#功能特性 基础配置/基本功能概述#4、显示灯板(YTX35G)
3.6 上电/待机/切换的进入与重新进入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制冷模式不同进入路径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上电后、他模切换后的制冷模式进入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制冷模式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Ts(设定温度):26℃
- Te(室外温度):30℃
- 对应阻值:
- Ts阻值:9.56 kΩ(26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r阻值:根据测试步骤变化查询温度传感器阻值表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系统断电后重新上电,观察是否自动进入制冷模式;如需进入,使用遥控器按"制冷"键,若ΔT>3则按3.3执行急速制冷
- 步骤2:从送风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,观察风门角度确认不保留急速状态,重新按ΔT判断是否进入急速阶段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上电后不自动进入制冷
- 结果2:他模切换后重新判断急速状态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上电测试、模式切换、观察记录
- 判断标准:进入路径完全符合预期
6. 相关文档
📖 运行模式/制冷模式#急速制冷阶段 运行模式/制冷模式#基本参数
3.5 对应错误码/故障行为检查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制冷模式故障处理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内环(Tr)故障和内盘(Te)故障的处理行为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制冷模式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基础Tr=25℃,Te=30℃,Ts=26℃
- 制冷模式下分别注入Tr故障、Te故障
- 对应阻值:
- Tr阻值:10.00 kΩ(25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s阻值:9.56 kΩ(26℃中心阻值)
- Tr故障时外机Tr'=29℃对应阻值:8.35 kΩ(29℃中心阻值)
- Te故障时外机Te'=42℃对应阻值:4.77 kΩ(42℃中心阻值)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制冷模式下,分别断开室内温度阻值连接线(Tr故障)和盘管温度阻值连接线(Te故障)
- 步骤2:用参数查询确认替代温度值,观察内风机档位,观察电加热状态
- 步骤3:观察显示屏,观察故障代码E4/E3显示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内环(Tr)故障:制冷按Tr=29°C处理,内风机强制中风,电加热关闭
- 结果2:内盘(Te)故障:制冷按Te=42°C处理,电加热关闭
- 结果3:面板显示对应错误码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传感器断/短模拟、参数查询读取、行为观察验证
- 判断标准:故障处理完全符合手册描述
6. 相关文档
📖 检测与维护/故障处理#电控故障运行 检测与维护/故障处理#室内机故障代码
4. 除湿模式(设温=Tr−2℃|固定低风|防霉兼容性)
依据:
运行模式/除湿模式.md
4.0 屏显要求(除湿)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除湿模式屏显控制
- 测试目的:验证除湿模式下默认屏显仅显示24°,不产生其他显示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除湿模式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Tr(室内温度):25℃
- Te(室外温度):30℃
- 对应阻值:
- Tr阻值:10.00 kΩ(25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模式:除湿
- 不触发查询/自检/故障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使用遥控器按"除湿"键进入除湿模式
- 步骤2:观察屏显状态,确认仅显示"24°"
- 步骤3:使用遥控器温度调节键尝试调温,观察显示是否保持"24°"不变
- 步骤4:在测试过程中避免触发查询/自检/故障场景,保持除湿模式稳定运行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仅显示"24°"(固定显示,不随实际温度变化)
- 结果2:无其他模式/功能/代码显示切换
- 结果3:用户调温操作不改变显示内容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屏摄记录
- 判断标准:屏显完全符合预期
6. 相关文档
📖 运行模式/除湿模式#功能概述 运行模式/除湿模式#基本功能
4.1 设定温度策略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除湿模式温度控制策略
- 测试目的:验证除湿模式下设定温度自动按Tr-2℃计算且不可人工调节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除湿模式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Tr(室内温度):27℃
- Te(室外温度):30℃
- Ts(设定温度):自动计算为25℃(Tr-2℃)
- 对应阻值:
- Tr阻值:9.14 kΩ(27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s阻值:10.00 kΩ(25℃中心阻值)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使用遥控器按"除湿"键进入除湿模式
- 步骤2:观察屏显,确认设定温度显示为25℃
- 步骤3:使用遥控器温度"+"键尝试向上调节温度,观察屏显是否变化
- 步骤4:使用遥控器温度"-"键尝试向下调节温度,观察屏显是否变化
- 步骤5:使用温箱调节室内温度阻值至24℃对应阻值10.47kΩ,观察设定温度是否自动更新为22℃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初始设定温度显示25℃
- 结果2:向上调节温度无效,仍显示25℃
- 结果3:向下调节温度无效,仍显示25℃
- 结果4:Tr改变后,Ts自动更新为22℃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屏摄记录、温度调节操作、参数读取
- 判断标准:设定温度始终为Tr-2℃,人工调节无效
6. 相关文档
📖 运行模式/除湿模式#温度控制 运行模式/除湿模式#运行参数
4.1.a 具体数值场景(除湿设温与不可调)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除湿模式温度控制具体场景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具体温度数值下的设定温度计算和不可调节性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除湿模式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场景A:Tr=27℃,Te=30℃
- 场景B:Tr变化测试,Te=30℃
- 对应阻值: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r阻值:
- 场景A:9.14 kΩ(27℃中心阻值)
- 场景B:根据Tr变化查询温度传感器阻值表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场景A:使用温箱调节室内温度阻值至27℃对应阻值9.14kΩ,观察Ts显示为25℃;使用遥控器温度调节键尝试调温,观察无效;调节Tr至24℃对应阻值10.47kΩ,观察Ts更新为22℃
- 步骤2:场景B:进入除湿模式后,使用温箱将Tr上/下改变各3℃,观察Ts随Tr−2更新,使用遥控器温度调节键确认用户调节不改变策略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场景A:Tr=27℃时Ts=25℃,调温无效,Tr=24℃时Ts=22℃
- 结果2:场景B:Ts始终为Tr-2℃,用户调节无效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温控调节、温度调节操作、屏摄记录
- 判断标准:设定温度计算和不可调节性完全正确
6. 相关文档
4.2 风机与风摆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除湿模式风机与风摆控制
- 测试目的:验证室内风机"强制低风",风摆与制冷相同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除湿模式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Tr(室内温度):27℃
- Te(室外温度):30℃
- Ts(设定温度):Tr−2℃
- 对应阻值:
- Tr阻值:9.14 kΩ(27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s阻值:10.00 kΩ(25℃中心阻值)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使用遥控器按"除湿"键进入除湿模式
- 步骤2:观察内风机转速,确认强制低风档
- 步骤3:观察风摆角度,确认与制冷模式相同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室内风机强制低风
- 结果2:风摆与制冷相同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风速观察、风摆观察、屏摄记录
- 判断标准:风机和风摆行为完全符合预期
6. 相关文档
📖 运行模式/除湿模式#风机控制 运行模式/除湿模式#运行参数
4.5 上电/待机/切换的进入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除湿模式不同进入路径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待机→除湿和他模→除湿的进入行为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除湿模式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当前Tr、Te=30℃
- Ts=Tr−2℃
- 对应阻值: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r阻值:根据当前Tr查询温度传感器阻值表
- Ts阻值:根据Tr-2℃查询温度传感器阻值表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待机状态下使用遥控器按"除湿"键,观察立即按Tr−2设温,观察强制低风
- 步骤2:从制冷模式切换到除湿模式,用风速仪确认放弃制冷风速按"强制低风",用角度尺确认风摆沿用制冷同规则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待机→除湿:立即按Tr−2设温并强制低风
- 结果2:他模→除湿:按"强制低风",风摆沿用制冷同规则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模式切换、风速观察、风摆观察
- 判断标准:进入行为完全符合预期
6. 相关文档
📖 运行模式/除湿模式#功能概述 运行模式/除湿模式#基本功能
4.3 干燥防霉兼容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除湿模式防霉功能兼容性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标准遥控器支持防霉,澳柯玛遥控器不支持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除湿模式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Tr(室内温度):27℃
- Te(室外温度):30℃
- 对应阻值:
- Tr阻值:9.14 kΩ(27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标准/月兔与澳柯玛分别验证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使用标准/月兔遥控器,除湿运行中按"关机"键,观察防霉功能运行时间
- 步骤2:使用澳柯玛遥控器,除湿运行中按"关机"键,观察防霉功能运行时间,对比两种遥控器的差异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标准遥控器支持防霉
- 结果2:澳柯玛遥控器不支持防霉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品牌遥控器对比、防霉功能测试
- 判断标准:防霉兼容性完全符合机型差异
6. 相关文档
📖 运行模式/除湿模式#防霉功能 运行模式/除湿模式#基本功能
4.4 对应错误码/故障行为检查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除湿模式故障处理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室温Tr故障时的处理行为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除湿模式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Tr(室内温度):27℃
- Te(室外温度):30℃
- 分别在进入除湿前/后注入Tr故障
- 对应阻值:
- Tr阻值:9.14 kΩ(27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r故障时外机Tr'=24℃对应阻值:10.47 kΩ(24℃中心阻值)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进入除湿模式前,断开室内温度阻值连接线,观察设定温度显示;进入除湿模式后,断开室内温度阻值连接线,观察设定温度显示
- 步骤2:用参数查询确认外机室温处理值,对比设定温度差异
- 步骤3:观察显示屏,观察故障代码E4显示
- 步骤4:故障过程中,使用遥控器温度调节键尝试调温,记录系统响应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进入前出现Tr故障:设定温度固定为16°C,外机室温按24°C处理
- 结果2:进入后出现Tr故障:设定温度保持不变,外机室温按24°C处理
- 结果3:故障过程中用户调温,按"不可调"规则应不改变策略
- 结果4:面板显示故障代码E4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传感器断/短模拟、屏摄与参数读取
- 判断标准:故障处理完全符合手册描述
6. 相关文档
📖 运行模式/除湿模式#故障处理 运行模式/除湿模式#故障处理
5. 制热模式(自动风+防冷风+吹余热)
依据:
运行模式/制热模式.md
、温度补偿.md
5.0 温度补偿机制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制热模式温度补偿功能
- 测试目的:验证制热模式下设定温度Ts与实际控制温度ST的关系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制热模式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设定温度Ts:24℃
- 实际控制温度ST:Ts+4℃=28℃
- Te(室外温度):30℃
- 对应阻值:
- Ts阻值:10.47 kΩ(24℃中心阻值)
- ST阻值:8.73 kΩ(28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使用遥控器按"制热"键进入制热模式
- 步骤2:使用遥控器温度调节键设定Ts=24℃,观察显示
- 步骤3:用参数查询确认系统实际控制温度ST=28℃(Ts+4℃)
- 步骤4:观察内风机转速,验证风速控制按ΔT=ST-RT计算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设定温度Ts=24℃
- 结果2:实际控制温度ST=28℃(Ts+4℃)
- 结果3:风速控制按ΔT=ST-RT计算
[!note] 重要说明
- ST:实际控制温度 = 设定温度Ts + 4℃(制热补偿)
- RT:室内实际温度(Room Temperature)
- ΔT:温差 = ST - RT(制热模式)
- 所有制热模式的风速控制都基于补偿后的ST进行计算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温度设定、参数读取、风速观察
- 判断标准:温度补偿完全符合预期
6. 相关文档
5.1 自动风切换与延时(ΔT=ST−RT,过程断言)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制热模式自动风速控制
- 测试目的:验证高→中(ΔT<2)、中→低(ΔT<0)、低→中(ΔT≥2)、中→高(ΔT≥4)的阈值控制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制热模式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Ts=24℃→ST=28℃固定(制热补偿+4℃)
- 通过设置RT改变ΔT
- Te(室外温度):30℃
- 对应阻值:
- Ts阻值:10.47 kΩ(24℃中心阻值)
- ST阻值:8.73 kΩ(28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RT阻值:根据测试步骤变化查询温度传感器阻值表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T0时刻,使用温箱调节室内温度阻值至24℃对应阻值10.47kΩ(ΔT=4),观察内风机转速确认"中→高",记录T0时刻
- 步骤2:T1时刻,使用温箱调节室内温度阻值至27℃对应阻值9.14kΩ(ΔT=1),在[T1, T1+3分钟]后观察内风机转速确认"高→中"
- 步骤3:T2时刻,使用温箱调节室内温度阻值至29℃对应阻值8.35kΩ(ΔT=-1),在[T2, T2+3分钟]后观察内风机转速确认"中→低"
- 步骤4:T3时刻,使用温箱调节室内温度阻值至26℃对应阻值8.73kΩ(ΔT=2),在[T3, T3+3分钟]后观察内风机转速确认"低→中"
- 步骤5:跨级校验:从低风档直接调节至高风档温度,用风速仪确认必须经过中风档且运行≥3分钟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每次切换时间≥3分钟
- 结果2:跨级包含中间态且达时长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温控调节、计时器测量、风速观察
- 判断标准:风速切换时序完全符合预期
6. 相关文档
📖 运行模式/制热模式#风速控制规则 运行模式/制热模式#基本功能
5.1.a 具体数值场景(制热自动风,按补偿后ST计算)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制热模式具体风速场景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设定温度Ts=24℃(制热补偿+4℃→ST=28℃)下的具体风速切换场景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制热模式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设定温度Ts=24℃(制热补偿+4℃→ST=28℃)
- Te(室外温度):30℃
- 注意:制热模式下实际控制温度ST=Ts+4℃
- 对应阻值:
- Ts阻值:10.47 kΩ(24℃中心阻值)
- ST阻值:8.73 kΩ(28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RT阻值:根据测试步骤变化查询温度传感器阻值表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使用温箱调节室内温度阻值至24℃对应阻值10.47kΩ(ΔT=4),观察确认"中→高"
- 步骤2:调节至27℃对应阻值9.14kΩ(ΔT=1)保持≥3分钟,用风速仪确认"高→中"
- 步骤3:调节至29℃对应阻值8.35kΩ(ΔT=-1)保持≥3分钟,用风速仪确认"中→低"
- 步骤4:调节至26℃对应阻值8.73kΩ(ΔT=2)保持≥3分钟,用风速仪确认"低→中"
- 步骤5:跨级校验:从低风档直接调节至高风档温度,用风速仪确认必须经过中风档且运行≥3分钟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所有风速切换完全符合预期
- 结果2:跨级切换必须经过中风且≥3min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温控调节、计时器、风速观察
- 判断标准:所有场景风速切换完全正确
6. 相关文档
5.2 防冷风优先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制热模式防冷风控制
- 测试目的:验证自动风模式下,防冷风优先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制热模式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Ts=24℃→ST=28℃
- RT=24℃起步
- Te(室外温度):30℃
- 对应阻值:
- Ts阻值:10.47 kΩ(24℃中心阻值)
- ST阻值:8.73 kΩ(28℃中心阻值)
- RT阻值:10.47 kΩ(24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使用遥控器按"制热"键启动制热模式
- 步骤2:用风速仪观察内风机启停状态,确认进入防冷风模式
- 步骤3:观察达到阈值或4分钟时间后,观察退出防冷风,风速按设定运行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防冷风最长4分钟
- 结果2:退出后回设定风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内风机观察、计时器、风速观察
- 判断标准:防冷风控制完全符合预期
6. 相关文档
📖 运行模式/制热模式#防冷风控制 运行模式/制热模式#防冷风机制
[!tip] 缩时测试说明 使用缩时功能:防冷风功能最长4分钟时间较长,建议使用测试遥控器51-001自检后启用缩时功能(缩时10倍),实际测试时间约24秒即可验证防冷风退出功能。
5.2.a 具体数值场景(制热启动)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制热模式启动防冷风具体场景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制热启动时的防冷风控制时序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制热模式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Ts=24℃(ST=28℃)
- RT=24℃
- Te(室外温度):30℃
- 对应阻值:
- Ts阻值:10.47 kΩ(24℃中心阻值)
- ST阻值:8.73 kΩ(28℃中心阻值)
- RT阻值:10.47 kΩ(24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待机状态下使用遥控器按"制热"键,用风速仪确认压机启动前内风机不转
- 步骤2:启动后观察内风机进入防冷风阶段(≤4分钟)
- 步骤3:到时或满足条件退出后,用风速仪确认跟随设定风速运行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压机启动前内风机不转
- 结果2:启动后进入防冷风阶段≤4分钟
- 结果3:退出后跟随设定风速运行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内风机观察、计时器、风速观察
- 判断标准:防冷风时序完全符合预期
6. 相关文档
📖 运行模式/制热模式#内风机启停控制 运行模式/制热模式#防冷风机制
[!tip] 缩时测试说明 使用缩时功能:防冷风功能最长4分钟时间较长,建议使用测试遥控器51-001自检后启用缩时功能(缩时10倍),实际测试时间约24秒即可验证防冷风退出功能。
5.3 吹余热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制热模式吹余热功能
- 测试目的:验证制热关压缩/定时关/达温停压缩时进入吹余热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制热模式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触发瞬时Te=30℃,吹余热阶段降至Te=23℃触发关闭
- RT按现场值
- Ts按设定
- 对应阻值: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→10.96 kΩ(23℃中心阻值)
- RT阻值:根据现场值查询温度传感器阻值表
- Ts阻值:根据设定值查询温度传感器阻值表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分别验证三种触发路径:关压缩、定时关、达温停压缩,用风速仪确认进入吹余热
- 步骤2:观察最少30秒(以关电辅热起算)、最长1分钟,观察Te阈值变化
- 步骤3:用角度尺观察风门位置,确认为"水平防冷风角度"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强制低风
- 结果2:最少30秒(以关电辅热起算)、最长1分钟
- 结果3:Te<24℃关闭
- 结果4:风门位置为"水平防冷风角度"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计时器、Te监测、风门观察
- 判断标准:吹余热功能完全符合预期
6. 相关文档
📖 运行模式/制热模式#吹余热功能 运行模式/制热模式#运行参数
[!tip] 缩时测试说明 使用缩时功能:吹余热功能最长1分钟时间较长,建议使用测试遥控器51-001自检后启用缩时功能(缩时10倍),实际测试时间约6秒即可验证吹余热退出功能。
5.5 上电/待机/切换的进入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制热模式不同进入路径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待机→制热和他模→制热的进入行为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制热模式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Ts=24℃→ST=28℃
- RT按需求设置
- Te(室外温度):30℃
- 对应阻值:
- Ts阻值:10.47 kΩ(24℃中心阻值)
- ST阻值:8.73 kΩ(28℃中心阻值)
- RT阻值:根据需求设置查询温度传感器阻值表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待机状态下使用遥控器按"制热"键,按5.2、5.1执行防冷风和自动风控制
- 步骤2:从制冷模式切换到制热模式,用风速仪确认进入时若满足防冷风条件,应先走防冷风,然后再按自动风ΔT规则运行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待机→制热按5.2、5.1执行
- 结果2:他模→制热先走防冷风,再按自动风ΔT规则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模式切换、防冷风观察、风速观察
- 判断标准:进入行为完全符合预期
6. 相关文档
📖 运行模式/制热模式#基本功能 运行模式/制热模式#内风机启停控制
5.6 电加热控制功能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制热模式电加热控制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电加热的投入、退出和重新投入条件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制热模式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Ts=24℃(ST=28℃),Tr=25℃,Te=30℃
- 制热模式下测试
- 对应阻值:
- Ts阻值:10.47 kΩ(24℃中心阻值)
- ST阻值:8.73 kΩ(28℃中心阻值)
- Tr阻值:10.00 kΩ(25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使用温箱调节室外温度阻值至29℃对应阻值8.35kΩ,观察10秒后电加热状态,确认满足所有投入条件时电加热开启
- 步骤2:使用温箱调节室外温度阻值至33℃对应阻值7.01kΩ,观察10秒后电加热状态,确认满足任一关闭条件时电加热关闭
- 步骤3:电加热退出后观察1分钟,确认电加热状态,确认1分钟内不能重新投入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满足所有投入条件时电加热开启
- 结果2:满足任一关闭条件时电加热关闭
- 结果3:退出后1min内不能重新投入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电加热功能测试、条件模拟、状态观察
- 判断标准:电加热控制完全符合手册描述
6. 相关文档
[!tip] 缩时测试说明 使用缩时功能:电加热重新投入需要1分钟延时时间较长,建议使用测试遥控器51-001自检后启用缩时功能(缩时10倍),实际测试时间约6秒即可验证电加热重新投入功能。
5.4 对应错误码/故障行为检查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制热模式故障处理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内环(Tr)故障和内盘(Te)故障的处理行为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制热模式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基础Tr=25℃,Te=30℃,Ts=24℃(ST=28℃)
- 制热模式下分别注入Tr故障、Te故障
- 对应阻值:
- Tr阻值:10.00 kΩ(25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s阻值:10.47 kΩ(24℃中心阻值)
- ST阻值:8.73 kΩ(28℃中心阻值)
- Tr故障时外机Tr'=18℃对应阻值:13.85 kΩ(18℃中心阻值)
- Te故障时外机Te'=42℃对应阻值:4.77 kΩ(42℃中心阻值)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制热模式下,分别断开室内温度阻值连接线(Tr故障)和盘管温度阻值连接线(Te故障)
- 步骤2:用参数查询确认替代温度值,观察内风机档位,观察电加热状态
- 步骤3:观察显示屏,观察故障代码E4/E3显示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内环(Tr)故障:制热按Tr=18°C处理,内风机强制高风,电加热关闭
- 结果2:内盘(Te)故障:制热按Te=42°C处理,电加热关闭
- 结果3:面板显示对应错误码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传感器断/短模拟、参数查询读取、行为观察验证
- 判断标准:故障处理完全符合手册描述
6. 相关文档
📖 检测与维护/故障处理#电控故障运行 检测与维护/故障处理#室内机故障代码
6. 功能特性与特殊/运维(抽测要点)
6.1 ECO/睡眠/定时/静音(依据:对应章节)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ECO/睡眠/定时/静音功能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ECO、睡眠、定时、静音等功能的进入、退出和运行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具备相应功能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ECO:Tr=25℃,Te=30℃,Ts=26℃
- 睡眠:制冷Ts=26℃或制热Ts=24℃(ST=28℃),Tr=25℃,Te=30℃
- 定时:当前模式保持,Tr=25℃,Te=30℃
- 静音:Tr=25℃,Te=30℃,模式按章节可用性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ECO:使用遥控器按"ECO"键进入,观察进入状态;使用应急按键/遥控器/语音/Wifi关机或模式切换,观察立即退出
- 步骤2:睡眠:使用遥控器按"睡眠"键,观察仅制冷/制热可用;观察10秒后,观察半亮状态;观察8小时后,观察自动退出;制热模式下用参数查询确认补偿;使用新命令,观察立即生效
- 步骤3:定时:以接收到定时信号时间为准;设定后再开/关机自动取消
- 步骤4:静音:品牌差异入口;进入后强制静音风;退出见章节;与睡眠组合与品牌限制按表执行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ECO功能按预期进入和退出
- 结果2:睡眠功能按预期运行和退出
- 结果3:定时功能按预期执行和取消
- 结果4:静音功能按品牌差异执行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遥控器操作、屏摄记录、计时器
- 判断标准:所有功能按手册描述执行
6. 相关文档
📖 功能特性/ECO功能 功能特性/睡眠功能 功能特性/定时功能 功能特性/静音功能
[!tip] 缩时测试说明 使用缩时功能:定时功能测试时间较长,建议使用测试遥控器51-001自检后启用缩时功能(缩时60倍),例如定时2小时关机实际只需2分钟即可验证。
6.1.a 睡眠功能详细测试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睡眠功能详细过程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睡眠功能的8小时完整运行过程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睡眠功能可用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制冷模式:Ts=26℃,Tr=25℃,Te=30℃
- 制热模式:Ts=24℃(ST=28℃),Tr=25℃,Te=30℃
- 对应阻值:
- Tr阻值:10.00 kΩ(25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制冷Ts阻值:9.56 kΩ(26℃中心阻值)
- 制热Ts阻值:10.47 kΩ(24℃中心阻值)
- 制热ST阻值:8.73 kΩ(28℃中心阻值)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制冷模式下使用遥控器按"睡眠"键,观察10秒后显示屏半亮
- 步骤2:制热模式下使用遥控器按"睡眠"键,观察10秒后显示屏半亮
- 步骤3:观察睡眠过程中温度阻值变化,对比睡眠制冷/制热运行过程参考表
- 步骤4:观察8小时后自动退出睡眠状态
- 步骤5:睡眠运行中,使用遥控器发送新命令,观察立即生效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10秒后显示屏半亮
- 结果2:制冷模式按睡眠制冷运行过程参考表执行
- 结果3:制热模式按睡眠制热运行过程参考表执行
- 结果4:8小时后自动退出睡眠
- 结果5:新命令立即生效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睡眠功能测试、计时器、温度记录、屏摄记录
- 判断标准:睡眠过程完全符合参考表
6. 相关文档
[!tip] 缩时测试说明 使用缩时功能:睡眠功能8小时周期较长,建议使用测试遥控器51-001自检后启用缩时功能(缩时60倍),实际测试时间约8分钟即可完成完整睡眠周期验证。
6.2 自清洁/高温杀菌/收氟/应急/掉电记忆/外机继电器(依据:对应章节)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自清洁/高温杀菌/收氟/应急/掉电记忆/外机继电器功能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各种特殊功能的运行和退出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具备相应功能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自清洁:初始Tr=27℃,Te=30℃
- 高温杀菌:初始Tr=27℃,Te=30℃
- 收氟:待机Tr=25℃,Te=30℃
- 应急:Tr=25℃,Te=30℃
- 掉电记忆:断电前Tr=25℃,Te=30℃,模式/Ts/风速/摆风/ECO设定保存
- 外机继电器:关机后Tr=25℃、Te=30℃;待机Tr≤20℃或>20℃两分支
- 对应阻值:
- Tr阻值:10.00 kΩ(25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自清洁/高温杀菌Tr阻值:9.14 kΩ(27℃中心阻值)
- 外机继电器Tr≤20℃对应阻值:12.60 kΩ(20℃中心阻值)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自清洁:关机状态下长按"清洁健康"键,观察制冷→制热→通风时序,观察时长与切换点,结束后用遥控器确认运行状态
- 步骤2:高温杀菌:关机状态下使用遥控器进入,观察仅关机可用,观察三模式依序执行,观察风门位置居中/水平,观察区间/限频/退出条件
- 步骤3:收氟:待机状态下长按应急键5秒,观察显示"SF",观察30分钟后自动退出或新指令退出
- 步骤4:应急按键:待机状态下短按应急键开机,长按应急键进入收氟;开机状态下长按应急键关机;短路故障时观察进入自检且不进收氟
- 步骤5:掉电记忆:断电前记录开关机/模式/设温/风速/摆风/电加热/ECO状态,断电再上电后观察恢复状态,观察压缩机延时3分钟
- 步骤6:室外继电器:关机后观察5分钟,确认断电;待机状态下用温箱调节Tr≤20°C,观察每5小时,确认预热1分钟;首次上电观察,确认外机供电90秒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自清洁按预期时序执行
- 结果2:高温杀菌按预期模式执行
- 结果3:收氟按预期进入和退出
- 结果4:应急按键按预期响应
- 结果5:掉电记忆按预期恢复
- 结果6:外机继电器按预期控制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按键操作、屏摄记录、计时器、断电测试
- 判断标准:所有功能按手册描述执行
6. 相关文档
📖 特殊功能/自清洁功能 特殊功能/高温杀菌功能 特殊功能/收氟 特殊功能/应急按键功能 特殊功能/掉电记忆功能 特殊功能/室外继电器上电功能
[!tip] 缩时测试说明 使用缩时功能:收氟功能30分钟自动退出时间较长,建议使用测试遥控器51-001自检后启用缩时功能(缩时10倍),实际测试时间约3分钟即可验证收氟自动退出功能。
6.2.a 自清洁功能详细测试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自清洁功能完整周期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自清洁功能的64分钟完整运行周期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自清洁功能可用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初始Tr=27℃,Te=30℃
- 关机状态下测试
- 对应阻值:
- Tr阻值:9.14 kΩ(27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关机状态下长按"清洁健康"键,观察进入自清洁状态
- 步骤2:观察通风阶段2.5分钟内风机1000转运行
- 步骤3:观察制冷阶段12分钟运行(按参数表"自清洁制冷频率")
- 步骤4:观察制热阶段47分钟运行(按参数表"自清洁制热频率")
- 步骤5:观察最终通风阶段2.5分钟内风机1000转运行
- 步骤6:用秒表验证总时间约64分钟
- 步骤7:验证制热阶段电加热不投入运行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通风阶段2.5分钟内风机1000转
- 结果2:制冷阶段12分钟按参数表频率运行
- 结果3:制热阶段47分钟按参数表频率运行
- 结果4:最终通风阶段2.5分钟内风机1000转
- 结果5:总时间约64分钟
- 结果6:制热阶段电加热不投入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自清洁功能测试、计时器、状态观察
- 判断标准:自清洁周期完全符合64分钟要求
6. 相关文档
[!tip] 缩时测试说明 使用缩时功能:自清洁功能约64分钟周期较长,建议使用测试遥控器51-001自检后启用缩时功能(缩时10倍),实际测试时间约6.4分钟即可完成完整自清洁周期验证。
6.2.b 高温杀菌功能详细测试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高温杀菌功能完整周期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高温杀菌功能的运行模式切换和温度控制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高温杀菌功能可用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初始Tr=27℃,Te=30℃
- 关机状态下测试
- 观察制冷→制热→通风模式切换
- 对应阻值:
- Tr阻值:9.14 kΩ(27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关机状态下使用遥控器进入高温杀菌模式
- 步骤2:观察制冷模式运行(按参数表频率)
- 步骤3:观察制热模式运行(按参数表频率)
- 步骤4:观察通风模式运行
- 步骤5:验证电加热在制热模式中不投入
- 步骤6:观察风门位置居中/水平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制冷→制热→通风模式依序执行
- 结果2:制热模式中电加热不投入
- 结果3:风门位置居中/水平
- 结果4:按参数表频率运行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高温杀菌功能测试、模式观察、电加热状态观察
- 判断标准:高温杀菌过程完全符合手册描述
6. 相关文档
[!tip] 缩时测试说明 使用缩时功能:高温杀菌功能周期较长,建议使用测试遥控器51-001自检后启用缩时功能(缩时10倍),实际测试时间可大幅缩短。
6.3 参数查询/保护类查询/自检/Wifi(依据:对应章节)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参数查询/保护类查询/自检/Wifi功能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各种查询、自检和Wifi功能的运行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具备相应功能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参数查询:Tr=25℃,Te=30℃
- 保护类查询:制冷Ts=16℃或制热Ts=31℃按章节,Tr=25℃,Te=30℃
- 自检:Tr=25℃,Te=30℃
- Wifi:Tr=25℃,Te=30℃
- 对应阻值:
- Tr阻值:10.00 kΩ(25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制冷Ts=16℃对应阻值:15.23 kΩ(16℃中心阻值)
- 制热Ts=31℃对应阻值:7.65 kΩ(31℃中心阻值)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参数查询:10秒内使用遥控器左右摆风键14次,观察进入;用参数遥控器读取16~31映射与01-xxx条目;观察30分钟后无信号自动退出
- 步骤2:保护类查询:制冷模式下使用遥控器"温度-"键10次至16℃,或制热模式下使用"温度+"键10次至31℃,观察轮显保护码,无保护时显示"--",用遥控器任意键退出
- 步骤3:自检:分别使用测试遥控器/应急按键/工装盒子三种方式,观察流程与停在故障码逻辑,用遥控器确认退出规则
- 步骤4:Wifi:使用品牌差异配网入口,观察指示灯快闪/长亮/长灭状态与时序;产测模式下观察成功显示"80"/失败显示"--"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参数查询按预期进入和退出
- 结果2:保护类查询按预期显示和退出
- 结果3:自检按预期流程执行
- 结果4:Wifi按预期配网和状态显示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按键操作、屏摄记录、计时器、Wifi配网
- 判断标准:所有功能按手册描述执行
6. 相关文档
📖 检测与维护/参数查询 检测与维护/保护类故障查询 检测与维护/自检功能 检测与维护/Wifi功能
[!tip] 缩时测试说明 使用缩时功能:参数查询30分钟无信号自动退出时间较长,建议使用测试遥控器51-001自检后启用缩时功能(缩时10倍),实际测试时间约3分钟即可验证自动退出功能。
7. 故障与保护(错误表与验证)
7.1 室内机故障代码(依据:故障处理)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室内机故障代码验证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各种室内机故障代码的显示和处理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注入故障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Tr=25℃,Te=30℃,Ts=26℃
- 按E1/E3/E4/E6/E7分别注入相应条件
- 对应阻值:
- Tr阻值:10.00 kΩ(25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s阻值:9.56 kΩ(26℃中心阻值)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断开内风机连接线,观察E1内风机故障代码显示
- 步骤2:断开盘管温度阻值连接线,观察E3盘管传感器故障代码显示
- 步骤3:断开室内温度阻值连接线,观察E4环温传感器故障代码显示
- 步骤4:断开内外机通讯连接线,观察E6内外机通讯故障代码显示
- 步骤5:断开主板与驱动板通讯连接线,观察E7主板与驱动板通讯故障代码显示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E1内风机故障正确显示
- 结果2:E3盘管传感器故障正确显示
- 结果3:E4环温传感器故障正确显示
- 结果4:E6内外机通讯故障正确显示
- 结果5:E7主板与驱动板通讯故障正确显示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故障注入、屏摄记录、故障代码观察
- 判断标准:所有故障代码正确显示
6. 相关文档
📖 检测与维护/故障处理#室内机故障代码 检测与维护/故障处理#故障代码表
7.2 室外/保护类故障代码(依据:故障处理、保护类故障查询)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室外/保护类故障代码验证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各种室外机故障代码和保护类故障的显示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行保护类查询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查询入口按章节
- Tr=25℃,Te=30℃
- 对应阻值:
- Tr阻值:10.00 kΩ(25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使用遥控器按保护类查询进入方式,观察进入查询状态
- 步骤2:观察故障代码轮显,记录显示的故障代码
- 步骤3:使用遥控器任意键,观察退出规则正确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错误表(节选):E0/F1/F2/F3/F4/F5/F6/F7/F8/F9;P1/P2/P3/P4/P5/P6/P7/P8/P9/PC/PH/PF/L3/L4
- 结果2:保护类查询轮显或"--"
- 结果3:退出规则正确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保护类查询、屏摄记录、故障代码观察
- 判断标准:保护类查询功能正确
6. 相关文档
📖 检测与维护/故障处理#室外机故障代码 检测与维护/保护类故障查询#故障代码表
7.3 电控故障运行(依据:故障处理-电控故障运行)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电控故障运行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各种传感器故障时的替代处理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注入故障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制冷:Tr故障→Tr'=29℃、风机中风、电加热关;Te故障→Te'=42℃、电加热关
- 制热:Tr故障→Tr'=18℃、风机高风、电加热关;Te故障→Te'=42℃、电加热关
- 其他传感器按表条目执行;基础Tr=25℃,Te=30℃,Ts依模式为26℃或24℃/ST=28℃
- 对应阻值:
- 基础Tr阻值:10.00 kΩ(25℃中心阻值)
- 基础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制冷Ts阻值:9.56 kΩ(26℃中心阻值)
- 制热Ts阻值:10.47 kΩ(24℃中心阻值)
- 制热ST阻值:8.73 kΩ(28℃中心阻值)
- Tr故障时外机Tr'=29℃对应阻值:8.35 kΩ(29℃中心阻值)
- Tr故障时外机Tr'=18℃对应阻值:13.85 kΩ(18℃中心阻值)
- Te故障时外机Te'=42℃对应阻值:4.77 kΩ(42℃中心阻值)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制冷模式下断开室内温度阻值连接线,制热模式下断开室内温度阻值连接线,观察故障状态
- 步骤2:用参数查询核对替代温度值,观察内风机档位,观察电加热状态
- 步骤3:验证故障处理行为,确认按手册描述执行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内环(Tr)故障:制冷按Tr=29°C处理,内风机强制中风,电加热关闭;制热按Tr=18°C处理,内风机强制高风,电加热关闭
- 结果2:内盘(Te)故障:制冷按Te=42°C处理,电加热关闭;制热按Te=42°C处理,电加热关闭
- 结果3:其他传感器按表条目执行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故障注入、参数查询、行为观察
- 判断标准:故障处理完全符合手册描述
6. 相关文档
📖 检测与维护/故障处理#电控故障运行 检测与维护/故障处理#替代温度处理
8. 过程正确性与鲁棒性总检
8.1 自动过程正确性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自动过程正确性总检
- 测试目的:验证所有自动过程的正确性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所有功能可用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按各模式要求设置Tr、Te、Ts
- 涵盖所有自动过程
- 对应阻值:
- 根据各模式要求查询温度传感器阻值表
- 涵盖所有自动过程的阻值变化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使用遥控器按"自动"键,观察20秒判定过程
- 步骤2:送风模式下用温箱调节Tr,用风速仪确认自动风阈值与延时
- 步骤3:制冷/制热模式下用温箱调节Tr,用风速仪确认自动风与延时
- 步骤4:制冷模式下用温箱调节Tr,用角度尺确认急速阶段风门角度
- 步骤5:除湿模式下用温箱调节Tr,观察设温=Tr−2
- 步骤6:制热模式下用风速仪确认防冷风与吹余热
- 步骤7:睡眠模式下观察8小时完整过程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所有自动过程正确执行
- 结果2:时序控制完全符合预期
- 结果3:阈值判断完全正确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综合测试、时序验证、阈值验证
- 判断标准:所有自动过程完全正确
6. 相关文档
8.2 用户手动设定正确性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用户手动设定正确性验证
- 测试目的:验证用户手动设定的正确性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所有功能可用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按各功能要求设置参数
- 涵盖所有手动设定功能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使用遥控器温度"+"键调节至31℃,再使用"-"键调节至16℃,观察温度范围设定
- 步骤2:使用遥控器风速键调节高/中/低风,用风速仪确认风速档设定
- 步骤3:使用遥控器屏显键开关屏显,观察屏显开关设定
- 步骤4:分别使用遥控器静音/睡眠/ECO/定时键,观察功能设定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所有手动设定正确执行
- 结果2:显示与动作一致
- 结果3:功能按预期运行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手动设定、功能验证、显示观察
- 判断标准:所有手动设定完全正确
6. 相关文档
8.3 用户"乱玩"鲁棒性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用户操作鲁棒性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系统对异常操作的鲁棒性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所有功能可用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按测试要求设置基础参数
- 涵盖各种异常操作场景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使用遥控器高频按键(每秒10次),观察系统响应
- 步骤2:使用遥控器频繁切换制冷/制热/送风模式,观察模式切换
- 步骤3:屏显关状态下使用遥控器改变设定,观察屏显响应
- 步骤4:运行过程中发送相反指令,观察系统处理
- 步骤5:运行中快速断电/上电,观察系统恢复
- 步骤6:查询/自检过程中使用遥控器按键,观察退出逻辑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均按手册规则保持优先级
- 结果2:退出/保持逻辑正确
- 结果3:系统稳定运行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异常操作、系统观察、行为记录
- 判断标准:所有异常操作按手册规则处理
6. 相关文档
9. 跟随控制一致性测试(仅依据手册)
本部分验证各种功能退出后的跟随控制一致性,确保系统行为符合预期
9.1 遥控设定跟随(通用)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遥控设定跟随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模式/设温/风速/上下左右风摆等设定应被室内机执行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所有功能可用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Tr=25℃,Te=30℃
- Ts=26℃或按模式默认
- 必要时切换模式验证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使用遥控器依次按"制冷"、"制热"、"送风"、"自动"、"除湿"键,观察模式切换
- 步骤2:使用遥控器温度"+"键调节至31℃,再使用"-"键调节至16℃,观察设温范围
- 步骤3:使用遥控器风速键依次调节静音/低/中/高/强力/自动,用风速仪确认风速档位
- 步骤4:使用遥控器风摆键依次调节上下/左右/角度1-5/摆动,用角度尺确认风摆角度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对应动作与显示同步
- 结果2:记忆/不记忆规则按章节(角度1-5不记忆等)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遥控器操作、功能验证、显示观察
- 判断标准:所有设定完全跟随执行
6. 相关文档
📖 基础配置/基本功能概述#3、遥控器 基础配置/显示灯板功能#导风板控制
9.2 自动模式后的跟随(依据:自动模式)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自动模式设定跟随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20s后模式选定后,设温等设定"跟随遥控器"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自动模式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Tr=23/28/18℃三场景
- Te=30℃
- Ts=26℃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按1.2完成判定进入任一模式,观察模式状态
- 步骤2:使用遥控器修改设温/风速/风摆,观察设定变化
- 步骤3:用风速仪和角度尺观察执行状态,观察显示状态
- 步骤4:使用温箱改变Tr,观察阻值变化,验证不自动切换模式
- 步骤5:使用遥控器关机后重新进入自动,验证重新判定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设定均跟随执行
- 结果2:模式保持不变
- 结果3:重入后重新判定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自动模式测试、设定修改、模式观察
- 判断标准:设定跟随完全符合预期
6. 相关文档
📖 运行模式/自动模式#设定跟随 运行模式/自动模式#模式保持
9.3 屏显跟随(依据:屏显功能、显示灯板功能)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屏显跟随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屏显关、品牌差异、优先级和跟随规则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具备不同品牌遥控器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Tr=25℃,Te=30℃,Ts=26℃
- 对应阻值:
- Tr阻值:10.00 kΩ(25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s阻值:9.56 kΩ(26℃中心阻值)
- 品牌各测一次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屏显关→修改设定→观察品牌差异
- 步骤2:触发故障/查询→退出→观察跟随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屏显关立即熄屏
- 结果2:标准/月兔:设定变更退出屏显关
- 结果3:康佳/澳柯玛:设定变更亮屏5s后熄屏
- 结果4:故障显示优先
- 结果5:退出后"跟随遥控器设定显示"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屏显控制、品牌对比、故障触发
- 判断标准:屏显跟随完全符合章节规则
6. 相关文档
📖 功能特性/屏显功能#遥控器控制 功能特性/屏显功能#优先级管理
9.4 ECO 跟随/退出(依据:ECO功能)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ECO功能跟随/退出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ECO进入后跟随遥控器设定,各种退出链路有效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ECO功能可用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Tr=25℃,Te=30℃,Ts=26℃
- 对应阻值:
- Tr阻值:10.00 kΩ(25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s阻值:9.56 kΩ(26℃中心阻值)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进入ECO→修改设定→观察执行
- 步骤2:分别用应急/遥控/语音/Wifi关机或切模式→验证立即退出并按新指令运行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进入后跟随遥控器设定
- 结果2:退出链路均有效
- 结果3:退出后按新指令运行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ECO功能测试、退出链路验证、功能观察
- 判断标准:ECO跟随和退出完全符合预期
6. 相关文档
📖 功能特性/ECO功能#进入与退出 功能特性/ECO功能#设定跟随
9.5 睡眠 跟随/退出(依据:睡眠功能)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睡眠功能跟随/退出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睡眠仅制冷/制热可用,新遥控命令立即生效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睡眠功能可用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制冷Ts=26℃;制热Ts=24℃(ST=28℃)
- Tr=25℃,Te=30℃
- 对应阻值:
- Tr阻值:10.00 kΩ(25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制冷Ts阻值:9.56 kΩ(26℃中心阻值)
- 制热Ts阻值:10.47 kΩ(24℃中心阻值)
- 制热ST阻值:8.73 kΩ(28℃中心阻值)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制冷与制热分别进入睡眠
- 步骤2:修改设定/下发新命令→观察立即生效
- 步骤3:取消睡眠观察恢复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设定跟随
- 结果2:新命令立即生效
- 结果3:取消后恢复进入前状态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睡眠功能测试、设定修改、功能观察
- 判断标准:睡眠跟随和退出完全符合预期
6. 相关文档
📖 功能特性/睡眠功能#新命令执行 功能特性/睡眠功能#取消恢复
9.6 制热 跟随(依据:制热模式)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制热模式跟随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防冷风阶段优先,退出后风速按遥控器设定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制热模式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Ts=24℃(ST=28℃)
- RT按5.1.a序列
- Te=30℃
- 对应阻值:
- Ts阻值:10.47 kΩ(24℃中心阻值)
- ST阻值:8.73 kΩ(28℃中心阻值)
- RT阻值:根据5.1.a序列查询温度传感器阻值表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进入制热→防冷风后修改风速
- 步骤2:观察退出后跟随设定
- 步骤3:同时按5.1验证自动风ΔT跟随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退出防冷风后风速跟随
- 结果2:ΔT切换按表执行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制热模式测试、风速修改、ΔT验证
- 判断标准:制热跟随完全符合预期
6. 相关文档
📖 运行模式/制热模式#防冷风退出 运行模式/制热模式#风速跟随
9.7 除湿 跟随(依据:除湿模式)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除湿模式跟随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设温不可调,风摆与制冷相同,屏显24°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可进入除湿模式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Tr=27℃,Te=30℃
- Ts=Tr−2℃
- 对应阻值:
- Tr阻值:9.14 kΩ(27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s阻值:10.00 kΩ(25℃中心阻值)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进入除湿→尝试调温(应无效)
- 步骤2:调整风摆(应执行)
- 步骤3:检查屏显保持24°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温度不跟随
- 结果2:风摆跟随
- 结果3:屏显24°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除湿模式测试、温度调节、风摆调节
- 判断标准:除湿跟随完全符合预期
6. 相关文档
📖 运行模式/除湿模式#温度不可调 运行模式/除湿模式#风摆跟随
9.8 查询/故障/自检 退出后的跟随(依据:参数查询、保护类故障查询、故障处理、自检功能)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查询/故障/自检退出后跟随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退出后跟随遥控器设定显示/运行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相关功能可用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Tr=25℃,Te=30℃,Ts=26℃
- 对应阻值:
- Tr阻值:10.00 kΩ(25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s阻值:9.56 kΩ(26℃中心阻值)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进入查询/触发故障/进入自检
- 步骤2:退出或清除
- 步骤3:下发新设定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退出后显示与动作跟随新设定
- 结果2:关机状态不显示故障码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查询/故障/自检测试、退出验证、设定跟随
- 判断标准:退出后跟随完全符合预期
6. 相关文档
📖 检测与维护/参数查询#退出规则 检测与维护/故障处理#故障清除 检测与维护/自检功能#退出规则
9.9 收氟 跟随(依据:收氟)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收氟功能跟随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收到任意新指令信号时退出收氟,按新的指令信号执行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收氟功能可用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Tr=25℃,Te=30℃,Ts=26℃
- 对应阻值:
- Tr阻值:10.00 kΩ(25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s阻值:9.56 kΩ(26℃中心阻值)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待机状态下长按应急键5秒进入收氟,观察显示"SF"
- 步骤2:收氟运行中使用遥控器下发模式/关机等新指令,观察立即退出收氟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立即退出收氟
- 结果2:执行新指令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收氟功能测试、新指令下发、退出观察
- 判断标准:收氟跟随完全符合预期
6. 相关文档
9.10 Wifi/语音 跟随(依据:Wifi功能、ECO功能)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Wifi/语音功能跟随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Wifi配网成功后APP操作,语音/Wifi关机使ECO立即退出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Wifi功能可用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Tr=25℃,Te=30℃,Ts=26℃
- 对应阻值:
- Tr阻值:10.00 kΩ(25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Ts阻值:9.56 kΩ(26℃中心阻值)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使用Wifi配网工具完成配网,观察配网成功状态
- 步骤2:ECO运行中通过APP/语音发送关机或切换模式指令,观察ECO立即退出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ECO立即退出
- 结果2:按新指令运行
- 结果3:Wifi指示灯状态与章节一致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Wifi配网、APP操作、语音操作、功能观察
- 判断标准:Wifi/语音跟随完全符合预期
6. 相关文档
📖 检测与维护/Wifi功能#配网操作 功能特性/ECO功能#语音Wifi退出
9.11 掉电记忆 跟随(依据:掉电记忆功能)
1. 功能概述
- 功能名称:掉电记忆功能跟随测试
- 测试目的:验证断电再上电按记忆的设置状态自动启动运行
- 前置条件:系统正常运行,掉电记忆功能可用
2. 测试设计
- 设定参数:
- 断电前Tr=25℃,Te=30℃
- 模式/设温/风速/摆风/ECO均有改动
- 对应阻值:
- Tr阻值:10.00 kΩ(25℃中心阻值)
- Te阻值:7.99 kΩ(30℃中心阻值)
- 其他参数根据设定值查询温度传感器阻值表
3. 测试步骤
- 步骤1:使用遥控器设定模式/设温/风速/摆风/ECO等多参数,观察设定状态
- 步骤2:运行中快速断电,记录断电前状态
- 步骤3:重新上电,观察状态恢复,观察压机延时3分钟
4. 预期结果
- 结果1:全部记忆项正确恢复
- 结果2:延时有效
5. 测试方法
- 验证方式:参数设定、断电测试、上电恢复
- 判断标准:掉电记忆完全符合预期
6. 相关文档
📖 特殊功能/掉电记忆功能#记忆内容 特殊功能/掉电记忆功能#保护机制
10. 测试执行总结与检查清单
10.1 测试覆盖度检查
1. 功能覆盖检查
- 基础通用功能:开关机、遥控、屏显、风门控制
- 五大运行模式:自动、送风、制冷、除湿、制热
- 功能特性:ECO、睡眠、定时、静音、自清洁、高温杀菌
- 特殊功能:收氟、应急、掉电记忆、外机继电器
- 故障处理:室内机故障、室外机故障、保护类故障
- 过程控制:自动过程、手动设定、鲁棒性测试
- 跟随控制:遥控跟随、功能退出跟随、状态恢复
2. 测试工具清单
- 测量工具:万用表、风速仪、角度尺、钳形电流表、秒表
- 控制工具:遥控器、温箱、测试遥控器51-001
- 记录工具:观察记录
- 模拟工具:通讯模拟器、故障注入工具
3. 测试环境要求
- 温度环境:可控温箱,温度范围16℃-42℃
- 电源环境:稳定电源,支持快速断电/上电
- 通讯环境:Wifi网络、语音识别环境
- 光照环境:适合屏显观察和摄像记录
10.2 测试执行建议
1. 执行顺序
- 基础功能验证:确保系统基本功能正常
- 模式功能测试:按自动→送风→制冷→除湿→制热顺序
- 功能特性测试:ECO、睡眠、定时、静音等
- 特殊功能测试:自清洁、高温杀菌、收氟等
- 故障处理测试:各种故障注入和响应验证
- 鲁棒性测试:异常操作和边界条件测试
- 跟随控制测试:功能退出后的状态一致性
2. 缩时功能使用
- 定时/睡眠功能:缩时60倍(8小时→8分钟)
- 其他功能:缩时10倍(4分钟→24秒)
- 启用方法:测试遥控器51-001自检后启用
3. 测试记录要求
- 视频记录:所有功能操作和状态变化
- 数据记录:温度、阻值、时间、角度等关键参数
- 故障记录:故障代码、处理行为、恢复状态
- 异常记录:异常操作、系统响应、错误处理
10.3 质量标准与验收
1. 功能验收标准
- 功能完整性:所有手册功能均已测试验证
- 行为一致性:功能行为与手册描述完全一致
- 参数准确性:温度、阻值、时间等参数符合规格
- 故障处理:故障注入后系统响应符合预期
2. 测试质量要求
- 测试步骤精准:每个测试步骤都有明确的操作指导
- 测量方法标准:使用标准工具和测量方法
- 判断标准明确:预期结果和验收标准清晰
- 文档链接完整:所有测试用例都有对应的手册链接
3. 问题跟踪与改进
- 问题记录: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详细记录
- 原因分析:问题原因和影响范围分析
- 改进建议:针对问题的改进和优化建议
- 回归测试:问题修复后的回归验证
📋 测试执行检查清单
执行前检查
- 测试环境准备完成
- 测试工具检查正常
- 测试文档版本确认
- 测试计划制定完成
执行中检查
- 按计划顺序执行测试
- 详细记录测试过程
-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
- 保持测试环境稳定
执行后检查
- 测试结果汇总整理
- 问题清单整理完成
- 测试报告编写完成
- 改进建议提交完成